夜幕下的裝載機智能工廠裝配線上,金屬碰撞聲與機械運轉聲仍在奏響“高產交響曲”。裝載機智能工廠裝配線2號線區域生產經理抹了把額頭的汗,盯著生產線末端即將下線的電動裝載機——生產看板上跳動的數字正將電動裝載機單月投產量推向新高度。
近期一個工作日的工廠里,迎來了電動裝載機的大突破——柳工電動裝載機月投產超千臺,創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柳工電動裝載機銷量實現同比大幅增長,市場滲透率突破50%,電動產品市場認可度持續攀升。這一里程碑式的成績不僅標志著柳工電動裝載機的生產制造能力邁入全球領先行列,更彰顯了柳工在工程機械行業綠色化、智能化轉型浪潮中,以領軍者姿態穩步前行的硬核實力。
在生產線旁,剛操作完最后一道裝配工序的師傅向后張望,一臺臺綠色的電動裝載機像列隊的士兵,正等待接受出廠前的最后檢測。他感慨道:“以前想都不敢想,能實現最快5分鐘就下線一臺裝載機。”從結構件車間的激光下料機器人精準裁切鋼板,到焊接機器人揮舞機械臂完成焊接,再到涂裝車間的全自動噴涂,全流程的智能化改造讓生產節奏徹底變了樣。
6月的深夜,生產計劃會議仍在進行熱烈討論。“四條生產線必須全部具備電動裝載機的生產能力!”生產負責人在白板上圈出關鍵節點時,筆尖在“電池供應”四個字上重重頓了頓。為攻克產能瓶頸,精準匹配電池供應,裝載機制造團隊通過提前對電池組進行預裝,保障核心部件穩定供給,并整合工序、調整瓶頸,優化物流配送與裝配銜接,結合人員擴充與科學排班,實現“當日計劃匹配次日需求”的高效響應機制,讓每一條生產線都跑出“加速度”。
“批量線保交付,試制線破難題”的協同模式成為關鍵。面對2號線提高電動裝載機產量的緊急需求,裝載機制造團隊決策精準、響應快速,通過對電池組進行靈活配比調度,化解不同電池組裝配差異帶來的挑戰,實現創新與量產的高效平衡。
產量躍升的同時,柳工電動裝載機的技術創新與定制化能力同步彰顯。“一批52臺的定制產品訂單必須按時交付。”在各生產線都在加緊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銷售團隊帶來了新的訂單。這52臺定制產品需搭載新結構長壽命電池,裝載機智能制造研究院團隊精準攻克新電池吊裝方式的技術難點,新產品試制中心負責完成電池吊裝,再利用1、2號線的柔性生產能力,優化了裝配節奏,無縫銜接批量生產,確保創新成果快速轉化為市場供給力。
電動裝載機單月投產超千臺,是裝載機研發、生產、營銷等全價值鏈緊密協作的碩果。柳工裝載機將持續深化智能制造優勢,推動電動產品滲透率再上新臺階,為全球客戶提供更高效、更環保的裝備與技術解決方案,書寫中國工程機械品牌的全球競爭力新篇章。